广西万亩檀香分析,檀香木雕刻的佛像在佛教中的普遍性和高贵性

来源:安徽之窗 发表时间:2019-11-26 9:22:25

檀香是檀香科,檀香属半寄生性常绿小乔木,属热带、亚热带作物。作为自然生长的树,其最早分布在印度南部、印尼的爪哇和帝汶以及其他一些太平洋岛屿。由于檀香树对生长的温度、雨水、土壤、寄主等条件严苛,加之其成材周期较长,所以成材树木的数量非常有限,而其心材可以提取精油,显得非常珍贵。

万亩檀香41.png

历史上人们发现了檀香树就开始研究其价值,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人类文化生活之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应用就是在佛教中的应用,民谚有“佛无檀香不传,檀香无佛不贵”。

檀香中的“檀”在梵文里是“布施”的意思,为给人以愉悦、助人排忧解难的意思。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大建佛寺、佛院,其中有的寺院就用檀香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如拉萨大昭寺的主体框架和大梁就是全部用檀香木建造,因此佛教寺院也称为檀寺、檀林,有承载佛寺的施舍、帮助之意。檀香中的“香”在梵文里是“健达”之意,指一切好闻的气味。檀香作为一株香料作物,有自然结香的天性,也能散发出其香味。檀香的天然香性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安康和健康生活,也能实现佛教的“普渡”、“布施”之教义目标。

万亩檀香42.png

另外,佛教中有很多经书、佛号、寺庙也以檀香命名,可见檀香的名称就蕴含了佛教的真谛。

檀香木因其材质密致、坚硬,气味清香,多用于雕刻,因其香性醇厚、清淡和缓,能使闻者除乏解困,此也正合佛教之普度众生的意思,遂常用作雕刻佛像。

万亩檀香43.png

今天,在各大佛教寺院,檀香木雕刻的佛像都被供奉在最核心位置。其中,著名的有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内的弥勒佛像和西藏布达拉宫内的主供佛像;雍和宫内的巨型檀香木弥勒佛像直径约3米,高26米,1990年8月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它是七世达赖喇嘛为感谢乾隆皇帝平息西藏叛乱而进献,此木为花巨款在尼泊尔购得的一棵巨型白檀香木,之后乾隆下令数十名木雕大师和喇嘛工匠在察汉达尔罕活佛的艺术指导下雕刻而成。因其体积高大,雕工精细,装饰华丽,被誉为雍和宫“三绝”之一,它在我国宗教事务和文物古建方面极为宝贵。

万亩檀香44.png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檀香木雕刻的佛像在佛教中的普遍性和高贵性,也从侧面看出广西万亩檀香种植项目的前景之广阔,因为檀香树珍贵,连带着整个种植园项目都利润可观。